【感动师院人物】一张蓝图绘到底,接力奋战杨树底 ——记MILAN.COM米兰中国驻栾川县杨树底村第一书记
时间:2021年04月17日 12:21,作者:文/张文栋,图/陈西,信息发布/新闻中心

 

洛阳市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地处豫西伏牛山系,属于典型的深石山区。从2015年至今,MILAN.COM米兰中国三位教师受学校委派先后到那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们扎根基层,不辞辛劳,走遍村庄的角角落落,探访那里的家家户户,为杨树底村寻找脱贫致富之路。

访贫:精准帮扶到户到人

驻村书记-郭天顺

2015年9月,时任MILAN.COM米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的郭天顺,主动向校党委请求到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村里,事情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郭天顺思来想去,心道要想真正切实了解村民的生活现状,恐怕还是得靠“走”出来。沿着“望君山”牌刻向下走约100米,郭天顺往左拐入一条小路,穿过青石小桥,来到贫困户肖玉香老人的家。乡下的田野难免有点泥泞,郭天顺到达肖玉香家里时裤管沾满了泥水。

一进门,郭天顺就看到老人在洗脚,情不自禁就走上前俯身帮老人洗起脚来。

“我自己的孩子还没给我洗过脚呢!”老人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看到老人家里的房屋漏雨,门前有条小溪出行不便,郭天顺积极协调MILAN.COM米兰中国工会和体育学院捐资一万余元为她家里的房子做了屋面防水,同时修建了一座石拱小桥。郭天顺还积极鼓励她家养了三头猪,200多只鸡,一年下来加上其他项目增收近万元,肖玉香老人的家庭状况开始明显好转。

驻村书记-张卫国

2017年10月,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张卫国在小女儿刚满八个月情况下,放弃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主动向MILAN.COM米兰中国党委报名前往栾川,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中来。

扶贫要以访贫先。因为深谙这个道理,张卫国入村后用了3个月时间,对全村388户群众挨门挨户走访。他的走访不是简单地例行公事,而为每家送上一份新年台历,坐下来唠嗑、聊天,详细了解家庭成员、增收渠道,听家长里短、群众期盼,一户走访下来至少得40分钟。

记得走访王古栾家的时候,张卫国随手递给他一支“红旗渠”,他顺手接住,并指了指桌上的“散花”说,“书记,俺这烟赖,你抽自己的吧”。他本来不抽烟,可是一听王古栾的话,直接拿起他的烟点起。王古栾忙活着拿蜂蜜给他沏水,拿出一根筷子搅拌好后递给他说:“这是自家产的蜂蜜,你快尝尝”。他忽略了筷子上的霉点,一饮而尽,王古栾当即说:“这书记家常、实在”。他了解到王古栾家的土房子年久失修,后申请“六改一增”资金为其修缮房屋。

在一次党员会上,当提到一户群众时,张卫国轻松地说出他家的情况,老党员张长有说:“这书记好记性。”殊不知,每次走访回来,他都把了解到的情况录入电脑、写入日记,慢慢地,村民的基本情况、邻里关系等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了。

驻村书记-史恒涛

在张卫国还没有结束驻村工作时,史恒涛提前就来到杨树底村。他一进村就把掌握村情村貌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刮风也好,下雨也罢,他每天都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挨家挨户深入走访;在农户庭院或田间地头,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驻村半年多,史恒涛的运动鞋磨坏了两双。一次走访中,他到八十多岁的苏奶奶家里,看到老人正在清洗刚收获还裹满泥巴的花生,他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蹲在大盆边,一边帮助老人洗花生一边拉家常。得知老人平日用来解闷的电视机打不开,他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排查故障,自费购买了电线和电视天线亲自维修。看到喜欢的节目终于重新在屏幕上出现,老人脸上笑开了花,连连称赞:“这书记好啊,我这老太婆的小事都恁应心,中!”史恒涛深知,要做好扶贫工作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半年多来,他组织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座谈会10余次,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了解村里发展的整体现状及优劣势,配合时任第一书记张卫国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挨家挨户走访,脚踏实地帮扶,他们的举动让村民翘起了大拇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村民纷纷夸赞:“这些第一书记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俯下身子为村民办事的。”脱贫攻坚,民心是关键,他们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贫:精准施策有良方

驻村书记

刚到杨树底,郭天顺意识到:虽然村子基础差、底子薄、产业基础薄弱,但是自然风光优美、宜人。他决定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资源和有关刘秀传说主打文化牌,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休闲文化游景区。

想法虽然好,但是如何去实现呢?且不说村民有顾虑,资金也是个“拦路虎”。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邀请有关专家到村里调研、策划。通过实地考察,他和专家一起制定了具有杨树底特色的旅游规划,还通过当地政府和派驻单位筹集资金近 80 万元,用于修建道路、完善基础设施等旅游景点开发项目。

郭天顺踏实做实事的态度,受到村民的信任,村民一致要求把自己承包的土地上交给村组集体,支持景区开发。如今,杨树底村已建成一座近 500 平方米的恒温暖房和垂钓园;站在望君山腰的景点还可眺望老君山,远近层峦叠嶂,蔚为壮观。

“你拿真心实意对待他们,他们自然用心去温暖你。”张卫国在采访时动情地说。由于刚入村时的集中大量走访,张卫国患上了膝盖滑膜炎。为了不耽误工作,直到完成驻村任务后,他才入院接受治疗。没想到村民得知后,纷纷主动帮他搜集草药。乡亲们的真情让他感动不已。

扶贫必须先扶精气神,扶起了精气神就成功了大半。对于扶贫干部来说,精气神既是全面深入推动扶贫工作的精神支撑,也是不断保持扶贫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坚实基础。因此,张卫国积极组织各类党建活动,并鼓励村民参加。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张卫国组织建成党建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邀请“80 后”年轻党员回村工作,组织完成村两委和监委换届;狠抓“三会一课”和每月主题党日教育。经过不懈努力,原先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变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连续两年,张卫国坚持在村子里过新年。他组织群众举办春节联欢活动,开展拔河、趣味游戏、下象棋、打羽毛球等比赛,热闹的活动给春节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这些活动密切了群众与干部、群众与群众的联系,也增强了杨树底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020年春节,疫情肆虐,张卫国主动提前返岗,连续在村里工作 40 天,带领党员干部一面鏖战疫情防控,一面决战脱贫攻坚。他自掏腰包购置防护用品,通过多种途径购买口罩近2000只,向全村220名在校学生每人赠送5只口罩;购买400份汤圆,在元宵节为全村群众送“团圆”;组织开展“行孝道、做手工、学文化”活动,让群众安心宅家,既加强了思想道德修养,还通过卖手工产品增加了收入。战疫的同时,他还有条不紊地推进四合院装修、雪松补栽、林下种植、星空帐篷民宿等脱贫致富项目。

2020 年 3 月 9 日,史恒涛到杨树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正值疫情肆虐,危机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每次离家前往栾川时,年仅九岁的儿子总是拽着他的衣角不让他走。他看着孩子噙着泪水的眼睛,心中充满着不忍,只能蹲下身子,用手抚摸着孩子稚嫩的脸庞而不知说些什么来哄孩子。每当他的爱人看到这个场景,就会语重心长的对孩子说:“爸爸从事的工作是项伟大的事业,是去帮助别人的……”听到这些,小家伙就会懵懂地点头,不再缠着他。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他何尝不想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可是他明白:自己有更重要的责任要去肩负,而这必须暂时舍弃儿女情长。

入村第一天,史恒涛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到全村七个疫情防控卡点慰问,为全村每名学生送去5个口罩。儿童节时,为全村适龄儿童送去书包、画笔等文具;八一节,深入退伍军人家中慰问走访。他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抓紧春耕备耕,有计划、有节奏地恢复生产,抓好外出人员的劳务输出服务工作,配合即将离任的第一书记促进产业发展。另外,深入做好脱贫攻坚国家普查各项工作,完成智慧扶贫系统数据录入、明白卡完善、温馨提示卡制作等各项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脱贫:齐心协力奔小康

1

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郭天顺也不忘发展传统产业经济。2016年,在他的协调之下,村里建起了纸袋加工车间,帮助村民在家门口脱贫增收。同时,他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在村里建成了一个投资500万元的现代化养鸡场。这两个企业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问题,精准脱贫有了可靠的抓手。建设纸袋加工厂之初,郭天顺亲自上阵,装卸设备和原料,致使自己脚部受伤,但他依旧拄着拐杖坚持工作,和大家一起推动加工厂的正常运转。

基础建设是惠民利民的良心工程。为打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米”,张卫国总是靠前指挥,严格监督,确保各项建设顺利推进。入村三年,1600 立方米的蓄水坝建成并投入使用,10000 米的饮用水、污水管网铺设完成,水泥路、饮水污水管网实现户户通,公交车通行到村,太阳能路灯通达各组,健身广场拔地而起,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

扶贫须先扶智。张卫国积极争取铁路帮扶资金,为小学改善体育设施,协调做好咸池完小“三专两趣一辅”专项帮扶、中心小学“送经典下基层公益活动”,开展“六一”儿童节慰问、暑期阳光支教,协调两名贫困大学生获得社会捐助,落实26位在读生教育扶贫政策,联系科技服务队为贫困户进行种植指导10余次,组织举办电焊、厨师培训班……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爱心与奉献。

脱贫工作的每一点进展都是努力的成果。对于史恒涛而言,农村并非他熟悉的战场,但他并未轻易言败,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点一点耕耘。为尽快适应从教育工作到农村工作的角色转换,他从学习农村政策法规、工作方法入手,全面认真地学习了当前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自己对驻村工作的认识,同时向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时任第一书记、致富能人学习,向先进典型学习,向乡亲们学习,努力学习农村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2018 年,杨树底村实现脱贫。在实现脱贫的过程中,杨树底村完成投资近 800 万元的乡村休闲农业项目;搭建星空帐篷房,发展特色民宿;引进广西巴马藤茶种植,实现南茶北种;集体投资50万元栽培雪松50亩9000余株,种植国储林150亩;引资300万元运营“四合院”项目;投资50万元建设新兴旅游项目;引进国铁集团扶贫资金 50 万元,注入“龙峪湾·铁路驿站”民宿项目;引资300万元发展蕙兰种养殖……目前,杨树底村集体年收入近3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稳定在6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林农产业促增收”的脱贫致富之路。

在扶贫攻坚阶段,三位驻村第一书记挺身而出,奉献自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接力奋战杨树底。为了基层群众的幸福,舍弃自己的小家团圆;奔走在扶贫一线,他们从未有丝毫怨言;为人民鞠躬尽瘁,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脱贫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杨树底村脱贫之后,驻村第一书记的脚步未曾停歇,他们的眼神愈发坚定,朝着乡村振兴的新目标开启了新的征程。

这三名教师的无私奉献,只是洛师人校地结对帮扶的缩影。近年来,MILAN.COM米兰中国高度重视校地结对帮扶工作,紧密围绕结对帮扶贫困县和定点扶贫村的实际需求,制定《MILAN.COM米兰中国“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成立校地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 19 项帮扶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对接单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扶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意见》《学校领导帮扶栾川县庙子镇杨树底村驻村时间安排的通知》等。为做好校地结对帮扶工作,校领导亲力亲为,亲自部署、推动,先后到结对帮扶贫困县和定点扶贫村调研走访、现场办公50余人次,指导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按照“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先后派出3任驻村第一书记、两任第一团支书驻村帮扶,为开展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邮编:471934
帮助
建议采用ie8以上
chrome、firefox、Safari5+浏览器
360、腾讯浏览器采用极速内核
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